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你的位置:火博体育综合app平台 > 新闻动态 > 什么是柱础?
什么是柱础?
发布日期:2025-08-07 11:09 点击次数:180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这期我们来聊聊柱础。
图片
础,《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礩也。从石,楚声。这个「礩」就是是柱础的古称,我们暂不深究。
根据础的字形,我们可以分成形旁「石」和声旁「楚」。
图片
左侧的“石”字旁,象征着石块;而右侧的“楚”则源于古湘、鄂、川地带。造字本义是:在古代楚地,因为湿气较重,人们在房柱下放置一个鼓形的石墩,以保护柱子免受潮湿侵蚀。
图片
简体楷书将“础”字中的“楚”替换为“出”,强调这个石墩是露出地面的,目的是为了垫高房柱以防止潮湿。
图片
古代人将筑屋的墙脚称为“基”,而用于铺垫房柱的石头则称为“础”。这也就是基础的来历。
图片
础在民间称呼非常多,早期除了上面说的礩(zhì),还有磉(sǎng),还有称为石舄(xì)和柱顶石、础石的,不过最正式的叫法还是柱础。
那么既然柱础是防止湿气侵蚀的,在南方有些还会在柱础上设置排水凹槽。
图片
有一个很小众的成语叫做“础润知雨”,就是说柱础如果湿了,那么就离下雨不远了,这就说明当时的空气湿度已经很高了。
图片
杭州太庙宋代柱础
除了排水,柱础还要承接上方的柱子,所以在柱础中间会有一个洞,叫做“海眼”,通常较深,用于固定柱子底部,防止滑动,上方的柱子底部作成 “管脚榫” ,这样就像拼乐高一样把柱子和柱础拼合在一起了。
图片
图片
说到“海眼”,我多插一句,之前我们聊大门门轴的时候,说门下的门枕石上承接门轴有个坑叫做“海窝”,这个海窝只起限制门轴的作用,所以要浅很多。
图片
传说中的木柱础上文我们提到,柱础有一个古称,叫做礩。其实在更早的时候这个字是木字旁,也就是櫍,仍然读作zhì,指的是器物的脚,可以理解为各类器物的木质底座结构。
图片
在早期东汉到魏晋时期,你是能够看到木柱础的。
图片
不过木柱础容易受潮,所以很快就变成了石柱础了。
图片
不过这个木结构并没有消失,而变成了 “辅助构件” ,你会发现有些木柱和石础之间另有一层垫木,这其实就是古代櫍的变形,你可以叫做“质”,今天保存的古建中已经不太常见了。
图片
图片
《建筑考古学论文集》256页
魏晋是柱础造型的飞跃时期最早的柱础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半地穴式建筑,一直到秦汉,柱础造型都是相对素净,简单的。大部分就是简单的方圆造型,再加上一点简单的线条雕刻。
图片
魏晋时期,佛教传入,带来了大量的佛教纹样,柱础上开始出现莲瓣纹等佛教元素,将柱础从 “建筑构件” 升华为 “艺术载体”。
图片
我们今天看到的覆盆式、莲瓣式、 束腰式、须弥式,还有兽形柱础都是魏晋时期出现的。
图片
北魏柱础
之后唐宋元明清,柱础样式在不断丰富的同时,还出现了等级的分化,不过这里我就不啰嗦了,咱毕竟不是教科书,点到为止。我们下面简单把大家常见的柱础样式做个盘点:
方形柱础这是柱础的最基础形式,常见于民间建筑,简单直接,实用为主,一般都是素面,或少量装饰。
图片
鼓形鼓形也很常见,鼓在中国古代礼乐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权力和威严的象征。《荀子》中提到 “鼓为天,钟似地”,将鼓视为天的象征。所以柱础地上露出的部分做成鼓象征天,下方基础是方形,象征地,这就符合了天圆地方。
图片
八角形柱础多在寺庙、祠堂等礼制建筑中出现,八角有 “八方”“吉祥” 的寓意,造型比方形、圆形更具装饰性。
图片
覆盆式柱础顶部像一个倒扣的盆,所以叫做覆盆,盆口承接柱子,底部通常为方形基座,上下结合,既稳重又美观,在唐宋时期的建筑中很典型。
图片
覆斗式柱础
形似一个倒扣的斗,因此被称为覆斗式。
图片
莲瓣柱础在覆盆或圆形柱础上雕刻莲瓣纹(仰莲、覆莲),常见于佛教建筑,比如寺庙的大殿柱础,象征圣洁,装饰性极强。
图片
须弥座柱础等级最高的一种,借鉴了佛教 “须弥座” 的造型,分多层(基座、束腰、上枭等),雕刻繁复,多用于宫殿、高等级寺庙,比如故宫的很多柱础就是须弥座式。
图片
以上,大部分的柱础是符合 “上窄下宽” 的,这是为了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把柱子的重量更均匀地传递到地基上。
《营造法式》规定,柱础的边长为柱径的两倍,例如柱径二尺,柱础边长则为四尺。对于边长一尺四寸以下的柱础,每边长一尺,厚度为八寸;边长三尺以上的,厚度为边长的一半;边长四尺以上的,厚度以三尺为标准。
图片
不过规定是规定,到了实际建造,民间的柱础可谓是五花八门,比如很多山西地区就把柱础弄的很高,层层叠叠,看起来很奢华。
图片
图片
以上两张图来自古建筑斗拱学堂
在某些取石容易或者极度潮湿的地区,也有直接用石柱的,从根上避免柱体受潮腐烂,寿命能延长好几倍。
图片
平顺龙门寺石柱
图片
郑州北大清真寺石柱
聊到这,柱础也就说的差不多了,不过最后我还得插个题外话。像柱础这种造房子的必需品并不需要现场一个个制作。
明清时期城市中石匠作坊已经很成熟了,他们会预制一批造型简单、纹样通用的柱础,供普通百姓盖房时直接购买。
图片
在《土默特右旗志》中就记载了萨拉齐城中就有 “东石局”“西石局” 等石匠作坊。清末民国时期,刘石局是城内独一无二的石作坊等等。
图片
除了柱础,你还能在石坊中买到地袱。台阶石、门枕石、石栏杆。当然制作石碑啥的更是不在话下。更不用说石桌石凳、石臼石磨等生活用具了。
图片
当然,如果你特别有钱,看不上这些基本款,也可以请石匠上门现场制作。
总之,柱础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承托立柱的重要构件,既是建筑结构的 “根基”,也是文化、艺术与技术的集中载体。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上一篇:秦皇岛市暨青龙县15座千米高山资料(更新于2025年07月)
下一篇:没有了